万亩梅林绘春光,一颗果梅开出平武乡村振兴新路径

来源:互联网 阅读:- 发布:2025-08-07 11:42:12

在四川省北部的平武县,一场以“梅”为媒的乡村振兴变革正悄然展开。高山云雾间,万亩梅林吐绿生香;田间地头,梅农正忙着剪枝、覆土、施肥。这里是被誉为“中国果梅之乡”的平通羌族乡,是平武县果梅产业的核心产区,更是新时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之一。

近年来,平武县聚焦果梅特色产业,围绕“建基地、延链条、强主体、塑品牌、促融合”五大路径,扎实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,通过科技创新、园区建设和品牌升级,走出了一条“果梅带产业、产业促振兴”的乡村振兴新路径。

千年古梅吐新枝,52种资源构建产业底盘

平武县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,四季分明、雨量充沛、土壤有机质丰富,是国内最适宜果梅种植的地区之一。据《龙安府志》记载,平武果梅种植已有600余年历史,明清时期便是皇家贡品。如今,全县果梅种植面积达3.3万亩,平通一地就占据了2.78万亩。

全县拥有52个优良果梅品种资源,其中“鸳鸯梅”“大青梅”“乌梅”等品类因其果肉厚实、酸香适口、品质稳定,在全国果梅品类中处于领先地位。2023年,全县果梅鲜果产量突破1万吨,总产值破亿元,果农直接增收超3000万元。

农文旅融合发展,打造生态循环新范本

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底蕴,平武县着力打造集种植、加工、康养、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。在平通羌族乡打造的果梅生猪种养循环园区,融合“果梅+生猪+沼液”三位一体的生态循环链条,已成为绵阳市五星级现代农业产业园。

2023年,园区果梅深加工产值突破2800万元,开发出梅酒、梅饯、梅汁等多样化产品;同时推出“印象梅林”4A级旅游景区、“梅宿之言”等精品民宿,并以“梅花节”“采摘节”等节庆活动带动游客年接待量超过13万人,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600万元。

“果梅乡”品牌出圈,地方特产走向全国

在品牌塑造方面,平武县坚持“公共品牌+企业品牌”双轮驱动战略,成功打造“果梅乡”主品牌,强调产品的地域性、营养价值与文化属性。该品牌梅果中维生素C含量高达60mg/100g,总酸≥6.8%、可溶性固形物≥8.9%,具备良好的保健属性和加工适应性,深受消费者欢迎。

同时,县内培育“梅有故事”“滴梅香”等多个子品牌,配合统一的VI形象系统、宣传视频、新媒体运营矩阵,在省内外主流平台广泛传播,有效提升“平武果梅”的整体市场认知度和品牌价值。

群策群力“链长制”,走稳走实现代农业路

为确保果梅产业发展有章可循、有力可依,平武县推行“链长制”,由副县长担任果梅产业链“链长”,全链条协同推进种植、加工、物流、营销全环节。通过政府引导、龙头企业带动、合作社联结、农户参与,形成了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。

目前,平通果梅产业链带动就业590余人,带动农户2500余人,人均收入达2.1万元以上,显著高于全县平均水平,成为稳定脱贫成果、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。

展望未来:十万亩果梅“次第花开”

根据《平武县果梅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(2024—2026年)》,未来三年,平武县将加快推进十万亩果梅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,持续完善初加工、冷链储运、精深加工、品牌营销等环节,全力打造西南地区规模最大、效益最佳、融合度最高的果梅特色农业高地。

正如“果梅乡”品牌口号所言:“长在平通林,味在酸甜里。”在这片被誉为“北纬31°秘境”的羌乡山谷,平武果梅正走出山间、走进世界,书写乡村振兴的“平武答卷”。


推荐阅读: